地点
人物库 唐朝
李直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后裔。
德宗贞元元年登制科。
十一年,官监察御史、使黔中推按。
左司员外郎,出为韶州刺史
顺宗永贞中,移赣州刺史
宪宗元和四年,为司勋郎中,迁中书舍人
大理太常少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里不详。
德宗贞元元年(785)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贞元间左司员外郎,先后至湖州越州处州台州等地。
二十一年韶州刺史赣州刺史
宪宗元和四年(809)司勋郎中十三年太常少卿
事迹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七、《登科记考》卷一二。
《舆地纪胜》卷八二存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直方
德宗朝官左司员外郎
中书舍人
太常卿
贞元二十一年韶州刺史赣州刺史
司勋郎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陆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吴人字达夫
宪宗元和元年进士
历迁秘书丞江西观察判官
剖断公事,人人不冤。
终日长吟,不视公牍,观察使王仲舒微言之,竟拂衣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达夫湖州(今属浙江)人。
早年受知于西川节度使韦皋,因献《蜀道易》诗以美之。
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第,官太子率府参军,迁殿中侍御史
穆宗长庆初(821)秘书丞出为江西观察使王仲舒判官
文宗大和九年(835)以前凤翔少尹预诛郑注,迁凤翔行军司马
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吴门秀》、《尚书故实》、《新唐书·郑注传》等。
才思敏捷,善以诗调戏。
胡震亨云:“陆畅贵主催妆句,捷成得誉,观他绝,兼亦兴豪。
”(《唐音癸签》卷七)《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2句。
唐诗汇评
陆畅,生卒年不详,字达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贞元中,客游西蜀,作《蜀道易》称美西川节度使韦皋礼遇之。
元和元年(806)进士第
太子府僚属。
长庆初,为江西观察使从事大和初,入段文昌淮南幕,官监察御史,后历秘书丞观察判官
九年,因斩郑注功,自前凤翔少尹凤翔行军司马
工诗,才思敏捷。
有《陆畅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全唐诗》存诗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初为西江王大夫舒从事,终日长吟,不亲公牍。
府公微言,拂衣而去……及登兰省,遇云阳公主下降刘都尉,百僚举为傧相诗题之者,顷刻而成,其诗亦丽也。
……内人以陆君吴音,才思敏捷,凡所调戏,应对如流;复以诗嘲之,陆亦酬和。
六宫大眙,凡十馀篇,嫔娥皆讽埔之。
陆畅字达夫,尝为韦南康作《蜀道易》,首句“蜀道易,易于履平地。
南康大喜,赠罗八百匹。
字达夫吴郡人
韦皋雅所厚礼。
天宝时李白为《蜀道难》以斥严武更为《蜀道易》以美
陆畅作《蜀道易》以谀韦皋,翻案太白,辞义粗浅。
陆畅《贵主催妆》句,捷成得誉;观他绝,兼亦兴豪。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聿中唐 ? — 8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德宗建中中进士
又应万言试登科。
贞元二十年,自秘书省正字入为翰林学士
宪宗元和中,自前湖州长史都水使者
穆宗长庆间,自工部员外郎出为衢州刺史
敬宗宝历中,自屯田郎中,拜睦州刺史
能诗,与白居易元稹为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6 望出吴郡(今江苏苏州)琅玡(今山东临沂)人。
德宗建中进士第
又中万言科。
德宗贞元二十年(804),自秘书省正字翰林学士
二十一年左拾遗
宪宗元和元年(806)朝散大夫
华亭湖州长史都水使者
穆宗长庆元年(821),自工部员外郎出为衢州刺史
敬宗宝历间睦州刺史
生平事迹散见白居易张聿衢州刺史制》、《张聿都水使者制》、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等。
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范传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邓州顺阳人字西老
进士博学宏辞、书判皆登甲科。
集贤殿校书郎,历歙州湖州苏州刺史,有殊政,进拜宣歙观察使
受代至京师宪宗闻其里第过侈,薄不用,改光禄卿卒。
布衣时游西边,著有《西陲要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西老排行十五
邓州(今属河南)人。
德宗贞元十年(794)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辞科及书判拔萃科高第,授集贤殿校书郎,迁渭南
宪宗元和四年(809)湖州刺史,开凿官池,以利灌溉。
七年为宣歙观察使,访得李白墓,按李白遗愿迁于青山(在今安徽当涂)之阳,免除李白孙女租税徭役。
十一年,坐治第过制,责授光禄卿,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嘉泰吴兴》卷一四。
所撰《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对研究李白生平有重要资料价值。
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1首,断句3。
传正字西老
南阳顺阳人
进士博学宏词
书判皆登甲科。
累擢宣歙观察使
宪宗朝改光禄卿
以风恙卒。
左散骑常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时元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汴州陈留人
时德睿曾孙。
德宗贞元十四年进士第
二十年,为太常寺奉礼郎
宪宗元和初,撰《湖州纪功铭》,记平李锜之乱事。
七年前,官颍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姚絪
贞元二十年水部员外郎括州刺史
元和元年湖州
卒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杜元颖中唐 769 — 8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9—832 【介绍】: 京兆杜陵人
杜如晦五世孙。
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
历迁左拾遗翰林学士
敏文辞,宪宗称之。
穆宗立,累擢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长庆三年,带平章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敛取苛重,戎备不修。
文宗大和三年,南诏乘虚袭戎、巂等州,陷成都元颖计迫,将挺身走,会救至乃止,贬循州司马
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9—832 排行十四
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
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第
宪宗元和元年(806)博学宏词科
十一年复登茂才异等科。
左拾遗太常博士翰林学士
十五年承旨,迁户部侍郎知制诰
穆宗长庆元年(821)以本官拜平章事封建安男
三年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文宗大和三年(829)南诏入侵,坐御敌无方,贬循州司马,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长于律诗,白居易称其为“诗家律手”(《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作十首惠然报示》)。
全唐诗》存诗1首。
元颖
宰相如晦裔孙。
贞元末进士
又擢宏词
元和中累迁司勋员外郎知制诰
穆宗立
超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承旨
长庆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上柱国
封建安县男
罢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再贬循州司马
卒年六十四。
湖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赵郡人
德宗贞元十一年进士第
宪宗元和间,累官户部员外郎
十一年,自户部郎中湖州刺史
十四年后,改苏州刺史
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赵州(今河北赵县)
籍贯不详。
德宗贞元十一年(795)进士第
宪宗元和中,任户部员外郎,迁户部郎中
元和十一年(816)八月出为湖州刺史
十五年三月苏州刺史
其后事迹不详。
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三三、《嘉泰吴兴》卷一四等。
全唐诗》存诗1首。
贞元十一年进士
历官户部员外郎郎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包陈中唐 ? — 8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8前 【介绍】: 润州延陵人,一说湖州人
包佶子。
以荫入仕,授华阴
累任使府袭封丹阳郡公
历任雅州刺史福王府长史福王傅,以国子祭酒致仕。
卒年五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玄亮中唐 768 — 8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8—833 【介绍】: 磁州昭义人字晦叔
进士第宪宗元和初驾部员外郎,迁密、歙二州刺史
文宗大和四年谏议大夫,以直谏著名,朝廷推为宿望,拜右散骑常侍
虢州刺史
有《海上集验方》。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8—833 字晦叔排行十八
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家于洛阳(今河南洛阳)
德宗贞元十一年(795)进士第
十九年登书判拔萃科,解褐补秘书省校书郎,历任监察御史驾部员外郎洛阳湖州刺史等职。
文宗大和四年(830)太常少卿谏议大夫,旋拜右散骑常侍
五年宰相宋申锡宦官构陷入狱,崔玄亮谏官14人苦诤。
官终虢州刺史
生平详见白居易崔公墓志铭并序》及新、旧《唐书》本传。
白居易元稹相唱酬。
全唐诗》存诗2首,残句1。
《全唐诗续拾》补断句3。
元亮字晦叔
磁州昭义人
贞元十一年进士
元和中累转驾部员外郎
出为密歙湖三州刺史
文宗朝迁右散骑常侍
虢州刺史
卒年六十六。
礼部尚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白居易唐 772 — 8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6 【介绍】: 华州下邽人,祖籍太原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白季庚子。
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
秘书省校书郎
宪宗元和时,历迁翰林学士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
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居易首上疏,请亟捕凶手。
以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
穆宗长庆初,累擢中书舍人,乞外任,为杭州刺史,筑堤捍钱塘湖,溉田千顷。
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复除苏州刺史
文宗立,入为秘书监,迁刑部侍郎
大和三年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遂居洛阳
晚年奉佛,以诗酒自娱。
武宗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
卒谥文
工诗,倡导“新乐府”运动。
诗文与元稹齐名,世号“元、白”。
晚年与刘禹锡唱和,又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6 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又号醉吟先生
排行二十二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郡望太原(今属山西)
先世本龟兹人汉时赐姓白氏
卒谥文,后人又称白文公
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第
十九年中书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宪宗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盩厔(今陕西周至)二年集贤校理翰林学士
五年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六年丁母忧去官。
此数年为谏官期间,屡上奏章请革弊政,为宦官及旧官僚集团所切齿痛恨,其“惟歌生民病”之辉煌组诗《秦中吟》、《新乐府》即作于此时。
十年六月,因上书论奏宰相武元衡被刺身死,主张捕贼雪耻,引起宦官及旧官僚集团不满,以越职言事之罪,自太子左赞善大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后转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十五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旋改授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
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自中书舍人出为杭州(今属浙江)刺史
敬宗宝历元年(825)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再出为苏州(今属江苏)刺史
杭州及苏州期间,兴修水利,恤贫安民,深受百姓爱戴。
后返长安,相继出任秘书监刑部侍郎,愈感宦途险恶,乃于文宗大和三年(829)春辞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今属河南),自此未再返回长安
武宗会昌二年(842)刑部尚书致仕。
卒于六年八月,葬于洛阳龙门山
生平见李商隐唐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左仆射太原白公墓碑铭》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有宋陈振孙白文公年谱》、清汪立名白香山年谱》,以今人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为详备。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理论家,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然白实于元,故宋人钱易称“白居易为人才绝”(《南部新书》卷三)。
白居易之散文在唐代亦有甚高之地位,《旧唐书·元白传赞论》盛称其奏议为“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
白居易之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之影响,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儒家思想实居主导地位,其早期“志在兼济”之讽谕诗乃其文学理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之实践,如《秦中吟》、《新乐府》组诗等均为讽谕诗之名篇,尤以《新乐府》五十首为最,不仅主题鲜明,措辞尖锐,且整体构架精巧缜密,体现叙事与议论之统一,突破“怨而不怒”之传统,描写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确系诗歌领域一大创新。
“元和体”之创制亦为白氏之重大贡献。
所谓“元和体”,以作者个人言之,即包括其《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东南行一百韵》等长篇排律次韵相酬之作、流连光景之小诗,其中尤以“感伤诗”中之《长恨歌》、《琵琶行》,在当时已享“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盛誉(唐宣宗白居易诗),后世且誉为“古今长歌第一”(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五)。
其余如“杂律诗”内景中寓情之《钱塘湖春行》、以白描手法见长之《问刘十九》等,皆能以小见大,以少多,成为千古传诵之名篇。
白氏之作虽伤于“大露太尽”(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语言朴直,而其艺术特点乃“用语流便”(许学夷《诗源辨体》),平易近人,章法变化多端,每能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用常得奇”(《艺概·诗概》),“眼前能转物,笔下尽逢源”(张镃南湖集》卷四《读乐天诗》)。
晚年诗“极高妙”(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愈益淡远旷达。
许学夷复谓其诗“叙事详明,议论痛快,此皆以文为诗,实开宋人之门户耳”(《诗源辨体》卷二八)。
总之,白诗之艺术境界须千锤百炼始能臻此,世以“轻率”讥之,实不足取。
江进之《雪涛小书·评唐》论白居易之历史地位云:“前不照古人样,后不照来者议。
意到笔随,景到意随,世间一切都著并包囊入我诗内。
诗之境界,到白公不知开阔多少。
较诸秦皇汉武,开边启境,名曰‘广大教化主’,所自来矣。
白居易诗文全集向无注本。
今人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最为完备。
研究著作有陈寅恪元白诗笺證稿》等。
资料汇编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
全唐诗》存诗39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8首,44句。
唐诗汇评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幼聪慧。
建中末,两河用兵,寄家符离,播迁吴越
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
又登书判拔萃、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元和元年,授盩厔
三年,除左拾遗,为翰林学士,居谏职内廷,直言无讳避;又为《秦中吟》、《新乐府》,指斥时事,故为权近所恶。
丁母忧,服除,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上疏请捕刺武元衡之凶手,贬江州司马
量移忠州刺史
穆宗即位,召为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出为、苏二州刺史
大和初,任秘书监刑部侍郎
三年春病免,遂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河南尹太子少傅分司
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
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吟咏自适,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卒。
居易元和中提倡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创通俗一派,影响深远。
元稹交厚,世称“元白”,诗称“元白体”。
晚年居洛,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世称“刘白”。
自编《氏文集》七十五卷,宋初佚五卷。
今有《氏长庆集》(一名《白香山集》)七十一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十九卷。
词学图录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有《白氏长庆集》,存词30余首。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后与元稹同登书判拔萃科
历任翰林学士江州司马襄州别驾苏州刺史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后人又称白傅白太傅,官终刑部尚书
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并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曾作七律《卢侍御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等诗,借黄鹤楼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
全唐诗补逸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太原人,后迁居下邽
贞元十六年进士第元和初又擢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左拾遗,出为江州司马,历刺、苏二州,以刑部尚书致仕。
会昌六年卒,年七十五。
补诗二首。
(复出一首)
居易字乐天
其先太原人
下邽
贞元十四年进士
元和元年制策乙等。
累转主客郎中知制诰
文宗朝授太子少傅
封冯翊县侯
会昌中刑部尚书致仕。
大中元年卒。
年七十六。
右仆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
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言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
元白力勍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
白乐天去世,大中皇帝以诗吊之曰:“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旧唐书本传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
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得于容易。
《诗病五事》
白乐天诗词甚工,然拙于纪事,寸步不移,犹恐失之,此所以望老杜藩垣而不及也。
白居易亦善作长韵叙事,但格制不高,局于浅切,又不能更风操,虽百篇之意,只如一篇,故使人读而易厌也。
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
”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白乐天诗自擅天然,贵在近俗;恨为苏小,虽美终带风尘耳。
作诗贵雕琢,又畏有斧凿痕;贵破的,又畏粘皮骨:此所以为难。
刘梦得白乐天诗云:“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世人方内欲相从,行尽四维无处觅。”
梅圣俞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元微之云:“道得人心中事。
”此固白乐天长处,然情意失于太详,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略无馀蕴,此其所短处。
“亲家翁”、“开素”、“鹊楼河”,皆俗语。
白乐天用俗语为多,《赠皇甫郎中亲家翁》诗:“晚核嘉姻不失亲。
”又云:“月终斋满谁开素,须记奇章置一筵。
”又云:“凶似鹊楼河:
乐天云:“近世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
其五言诗文,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然乐天既知韦应物之诗,而乃自甘心于浅俗,何耶?
岂才有所限乎?
法藏晬金》云:余尝爱乐天词旨旷达,人胸中。
有句云:“我无奈命何,委顺以待终。
命无奈我何,方寸如虚空。
”夫如是则造化均偏,不足为休戚,而况时情物态,安能刺鲠其心乎?
《朱子全书•论诗》
乐天人多说其清高,其实爱官职,诗中及富贵处,皆说得口津律底涎出。
《臞翁诗评》
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事事言言皆着实。
张文潜云:世以乐夭诗为得于容易,而尝于洛中一士人家见白公诗草数纸,点窜涂抹,及其成篇,殆与初作不侔。
苕溪渔隐臼:乐天诗虽涉浅近,不至尽如冷斋所云。
余旧尝于一小说中曾见此说,心不然之,惠洪乃取而载之诗话,是岂不思诗至于老妪解,乌得成诗也哉!
余故以文潜所言,正其谬耳。
白氏集中,颇有遣怀之作,故达道之人,率多爱之。
陈后山云:陶渊明之诗,写其胸中之妙。
无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为乐天耳。
青箱杂记》云:白乐天诗,达者之词也。
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允满,殆与元气相侔。
至长韵大篇,动数百千言,而顺适惬当,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
此岂撚断吟须、悲鸣口吻者所能至哉!
而世或以浅易轻之,盖不足与言矣。
余最喜白太傅诗,正以其不事雕饰,直写性情。
夫《三百篇》何尝以雕绘为工耶?
世又以元微之与白并称,然元已自雕绘,唯讽谕诸篇差可比肩耳。
《艺苑卮言》
张为白乐天“广大教化主”。
用语流便,使事平妥,固其所长,极有冗易可厌者。
少年与元稹角靡逞博,意在警策痛快,晚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
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艺苑卮言》
白极推重刘“雪里高山头早白,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为有神助,此不过学究之小有致者。
白又时时颂李颀“渭水自清泾至浊,周公大圣接舆”,欲模拟之而不可得。
徐凝“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极是恶境界,白亦喜之,何也?
风雅不复论矣,张打油、胡钉铰,此老便是作俑。
李维桢《读苏侍御诗》
香山以禅为诗,以诗为禅。
前乎此者,有王右丞;后乎此者,有苏端明,与香山材相等。
三人诗格多因时代,不必求异,不必求同,此其入禅深处。
夫无名,名之至也。
《诗薮•内编》
乐天诗世谓浅近,以意与语合也。
若语浅意深,语近意远,则最上一乘,何得以此为嫌?
明妃曲》云:“汉使却回频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土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三百篇》、《十九首》不远过也。
胡应麟《题白乐天集》
唐诗文至乐天,自别是一番境界、一种风流,而世规规以格律掎之,胡耳目之隘也?
刘全白语:白性倜傥,苦赋诗,尤工古歌。
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辞,古人之善诗者亦不逮。
白乐天诗,善用俚语,近乎人情物理。
元微之虽同称,差不及也。
《诗源辨体》
白乐天五言古,其源出于渊明,但以其才大而限于时,故终成大变。
其叙事详明,议论痛快,此皆以文为诗,实开宋人之门户耳。
《诗源辨体》
五言古,退之语奇险,乐天语流便,虽其相反,而快心露骨处则同;就其所造,各极其至,非馀子所及也。
司空图谓“元白力勍而气孱”,盖以其语太率易,不苍劲故耳。
《诗源辨体》
乐天五言古最多,而诸家选录者少,盖以其语太率易而时近于俗,故修词者病之耳。
然元和诸公之诗,贵快心尽意时纵恣自如,故予谓乐天诗在退之之下,东野之上。
或有取于东野而无取于乐天,非所以论元和也。
《诗源辨体》
乐天七言古,《长恨》、《琵琶》叙事鲜明,新乐府议论痛快,亦变体也。
《诗源辨体》
乐天五七言律绝悉开宋人门户,但欠苍老耳。
五言排律华赡整栗,而对尚工切,语皆琢磨,乃正变也。
《诗源辨体》
乐天诗,非不自知其变,但以其才大不能束缚,故不得不然。
观其《和答微之诗序》云:“顷者在科试间,常与足下同笔砚,每下笔时辄相顾,共患其意太切而理太周。
故理太周则辞繁,意太切则言激。
然与足下为文,所长在于此,所病亦在于此。
”故知其不得不然耳。
《诗辩坻》
何元朗最喜白太傅,称其“不事雕饰,直写性情”,不知此政诗格所由卑也。
白公讽刺诗,周详明直,娓娓动人,自创一体,古人无是也。
凡讽谕之义,欲得深隐,使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白公尽而露,其妙处正在周详,读之动人,此亦出于《小雅》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白傅实一清奇之才,歌行、曲引、乐府、杂律诗,故多可观者。
其病有二:一在务多,一在强学少陵
率尔下笔,秦武王乌获争雄,一举鼎而绝脰矣。
《载酒园诗话又编》
选白诗从无精识,喜恬澹者兼收鄙俚,尚气格者并削风藻,此子瞻所云“不与饭俱咽,即与饭俱吐”者也。
《唐音审体》
白傅诗平易坦直,如家人妇子谈布帛菽粟事.自我作古,前人从无此格,岂非千古绝调,然必不可效也。
效他家不得,各随其力之所至;而效白体不得,将流为浅率俚俗。
刻鹄画虎之辨,学者不可不慎所择。
《古欢堂集杂著》
乐天(五律)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到语,皆他人所未发。
(七绝)山峙云行,水流花开,似以作绝句为乐事者。
《唐七律选》
乐天中唐一大作手,其七古五排,空前掩后,独七律下乘耳,然犹领袖元和长庆间
宝、太以后窃脂乞泽者,越若干年亦文豪也,若同时倡和,争相摩仿,终不得似。
如东家效西家,才分悬远。
《中晚唐叩弹集例言》
唐人至白香山,独辟杼机,摆脱羁绁于诸家中,最为浩瀚。
比之少陵,则泰山乔岳,一则长江大河。
忧乐不同,而天真烂漫未尝不同也;难易不一,而沉着痛快未尝不一也。
学者熟之,可以破拘挛,洗涂泽。
白居易诗,传为老妪可晓,余谓此言亦未尽然。
今观其集,矢口而出者固多,苏轼谓其局于浅切,又不能变风操,故读之易厌。
夫白之易厌,更胜于李(白)。
然有作意处,寄托深远,如《重赋》、《致仕》、《伤友》、《伤宅》等篇,言浅而深,意微而昆,此风人之能事也。
至五言排律,属对精紧,使事严切,章法变化中,条理井然,读之使人唯恐其竞,杜甫后不多得者;人每易视白,则失之矣。
《唐诗成法》
白傅才大如海,书破万卷,使生盛唐,当与李、杜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末季各有时尚,遂出真切平易,故往往失之浅俗,文章果关乎气运耶!
然虽无江河急流之势,泰华崭绝之峰,而中正和平,意如扪丝,兼以转折灵变,动循法度,所以超乎群伦之上,出乎众妙之中,至今脍炙人口,沁人心脾,良有以也。
后人或无其才,或不肯读书,喜其明白易解,妄步邯郸,止得浅俗,故日趋卑下耳。
呜呼,白诗岂易学者哉!
高澍然《种竹山房诗稿序》
乐天取源之地何?
杜子美是已。
夫白之疏达,视杜之沉郁不类也,要其性厚而气舒,体博而完固,何一非出于杜?
其视之甚易,得之甚逸,所谓不必似之,取其自然者耳。
兹所以为唐一大宗欤?
宋之欧阳永叔陆务观皆祖杜而宗白,复为宋大宗,则白之武往尾来,其源流远矣,学之者乌可不审其自哉!
《唐诗别裁》
乐天忠君爰国,遇事托讽,与少陵相同。
特以平易近人,变少陵之沉雄浑厚,不袭其貌而得其神也。
《唐诗别裁》
元、白译律,滔滔百韵,使事亦复工稳,但流易有馀,变化不足。
《贞一斋诗说》
五言排律,至杜集观止。
若多至百韵,杜老止存一首,末亦未免铺缀完局,缘险韵留剩后幅故也。
白香山窥破此法,将险韵参错前后,略无痕迹,遂得绰有馀裕。
故百韵叙事,当以香山为法。
但此亦不必多作,恐涉夸多斗靡之习。
《剑溪说诗又编》
白乐天中怀坦荡,见之于诗,亦洞澈表里,曲尽事情,俾读者欣然如对乐易友也。
然往往意太尽,语涉粗俗,似欠澄汰之功。
《唐宋诗醇》
唐人诗篇什最富者,无如内居易诗。
其源亦出于杜甫,而视为多……盖根柢六义之旨,而不失乎温厚和平之意,变杜甫雄浑苍劲而为流丽安详,不袭其面貌而得其神味者也。
周元公云:“白香山诗似平易,间观所存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
”余读公诗云:“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中唐以后,诗人皆求工于七律,而古体不甚精诣,故阅者多喜律体,不喜古体。
香山诗,则七律不甚动人,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惬,得一篇辄爱一篇,几于不忍释手。
香山主于用意。
用意,则属对排偶,转不能纵横如意;而出之以古诗,则唯意之所至,辨才无碍。
且其笔快如并剪,锐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炼至洁,看是平易,其实精纯。
刘梦得所谓“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者,此古体所以独绝也。
然近体中五言排律,或百韵,或数十韵,诗研炼精切,语工而词赡,气劲而神完,虽千百岂亦沛然有馀,无一懈笔。
当时元、白唱和,雄视万代者正在此,后世卒无有能继之,此又不徒以古体见长也。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试平心论之,诗本性情,当以性情为主。
奇警者,犹第在同句间争难斗险,使人荡心骇目,不敢逼视,而意味或少焉。
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此元、白较胜于韩、
元、白二人,才力本相敌。
香山自归洛以后,益觉老干无枝,称心而出,随笔抒写,并无求工见好之意,而风趣横生,一喷一醒,视少年时与微之各以才情工力竞胜者,更进一筹矣。
故白自成大家,而元稍次。
白公五古上接陶,下开苏、陆;七古乐府,则独辟町畦,其钩心斗角,接榫合缝处,殆于无法不备。
白公之为广大教化主,实其诗合赋、比、兴之全体,合《风》、《雅》、《颂》之诸体,他家所不能奄有也。
若以渔洋论诗之例例之,则所谓广大教化主者,真是粗细雅俗之不择,泥沙瓦砾之不拣耳。
《五七言今体诗钞序目》
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
然滑俗之病,遂至滥恶,后皆以太傅为藉口矣。
非慎取之,何以维雅正哉!
《艺概》
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
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艺概》
白香山乐府与张文昌王仲初同为自出新意,其不同者在此平旷而彼峭窄耳。
《岘佣说诗》
香山五言,直率浅露,殆无可法。
秦中吟》诸篇较有意思,而亦伤平直。
《岘佣说诗》
香山七古,所谓“长庆体”,然终是平弱漫漶。
其源出于程晓应璩,亦参法陶公,研淡为华,琢虚成隽,虽与微之同訾轻俗,要自神清。
《续古》十篇,夭条明丽,虽劲惭彭泽,高谢枚生,而挺秀缘情,正如子山拟阮,寓意微词,清思绝径。
唯与微之赠答,少损其韵,亦缘精神相属,动与形模也。
秦中吟》、《讽喻诗》,则染采王建,青蓝异色,各尽其妍矣。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
白诗之妙,实能于杜、韩外扩充境界。宋诗十之七八从《长庆集》中来,然皆能以不平变化其平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珩中唐 ? — 8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1 【介绍】: 京兆杜陵人字群玉
韦夏卿侄。
顺宗永贞元年进士
宪宗元和元年,复登制科。
穆宗长庆初,兼监察御史河阳节度参谋,迁美原
敬宗宝历二年,为台州刺史
文宗大和中,为江州刺史
五年,迁湖州
未视事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韩泰中唐 ? — 8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安平
德宗贞元十一年进士
有筹划,能决大事,为王伾王叔文所倚重。
历迁户部郎中、神策行营节度司马
后贬虔州司马,官终湖州刺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2? 字安平排行七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人。
德宗贞元十一年(795)进士第,累迁户部郎中
王叔文甚重之,二十一年授神策行营节度行军司马
叔文败,九月坐贬抚州刺史十一月再贬虔州司马
为“八司马”之一。
宪宗元和十年(815)漳州刺史穆宗长庆元年(821)后累历、湖、常四州刺史
约卒于文宗大和六年(832)
生平附见新、旧《唐书·王叔文》。
全唐诗》存诗2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广脩中唐 772 — 843年3月16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东阳下混留氏。
既落发。
禅林寺
即入邃师之门。
以研穷教指。
学者云萃。
且日诵法华维摩金光明梵网四分戒本。
六时行道。
又每岁行忏法七七日。
第四则随自意三昧也。
开成三年
日本国僧圆载躬来请法。
台州刺史韦珩
迎讲止观于郡斋。
会昌三年三月十六日终。
寿七十二。
腊五十二。
葬金地道场。
嗣其法者。
物外。
咸通七年
门人良汶。
发而阇维之。
获舍利千馀粒。
以入塔。
释广脩
俗姓留氏
东阳下昆人也。
淑质贞亮早预邃师之门。
研穷教迹学者云拥。
日诵法华维摩金光明梵网四分戒本。
六时行道弗休弥年更笃。
每一岁行忏法七七日。
则第四随自意三昧也。
开成三年日本国僧圆载来躬请法。
台州刺史韦珩
谓讲止观于郡斋。
会昌三年癸亥岁二月十六日
终于禅林本寺。
俗寿七十三。
法腊五十二。
迁神于金地道场。
法付门人物外焉。
咸通七年门人良汶发坟火葬。
淘收舍利一千馀粒。
重塔缄藏焉。
湖州开元寺释高闲
乌程人也。
髫年卓跞范露异才。
受法已还有邻坚志。
苦学劳形未尝少惰。
后入长安于荐福西明等寺隶习经律。
克精讲贯。
宣宗重兴佛法。
召入对御前草圣遂赐紫衣。
仍预临洗忏戒坛
号十望大德
性情节操矗然难屈。
老思归乡。
终于本寺。
弟子鉴宗敕署无上大师
亦得闲之笔法。
常好将霅川白纻书真草之踪。
与人为学法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陆肱中唐 ? — 8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吴郡人
宣宗大中九年进士
江夏
懿宗咸通六年,自前振武从事试平判入等。
僖宗乾符中,为虔州刺史
湖州刺史
能诗,尤工赋,以《春赋》得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6?—?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宣宗大中九年(855)进士第
懿宗咸通六年(865),由振武从事试平判入等,任江夏县
后约于僖宗乾符时,任虔州刺史
事迹见《唐摭言》卷一二、《唐语林》卷七、《唐诗纪事》卷五三。
能诗,与李频郑谷许棠等人友善。
虔州刺史时,特辟许棠郡从事
尤工赋,以《春赋》得名。
全唐诗》存诗1首。
长城人
湖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庾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邓州新野人
宪宗元和二年,登进士第
三年,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及第。
历官员外郎郎中
文宗大和五年,自长安湖州刺史
约于次年吉州长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钱可复中唐 ? — 8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 【介绍】: 湖州吴兴人
钱起孙。
进士第
祠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文宗大和九年,郑注出镇凤翔,李训选名家子为其宾佐,乃授可复凤翔节度副使
是年甘露之变,郑、李事败,可复亦为凤翔监军使所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5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钱起孙。
进士第,历祠部员外郎,累官至礼部郎中
文宗大和九年(835),郑注出镇凤翔,李训选名家子为其宾佐,授可复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充凤翔节度副使
是年“甘露之变”,李、郑败,可复亦为凤翔监军使所害。
生平见新、旧《唐书·钱徽》附,《资治通鉴》卷二四五。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棱隋末唐初 576 — 6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6—640 【介绍】: 隋唐时僧。
西隆人俗姓申屠
八岁于襄阳檀溪寺出家,十六岁至荆州茅山,从师三年。
隋末归襄阳,寻又入
吐言质朴,谈理入微,时号为得意棱
曾坐事下成都狱,得释东归安州。
后住襄州紫金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西隆之申屠氏子也。
父既丧而生。
繄母鞠育三岁。
即知有佛法。
而愿听焉。
母怜之。
𢹂游襄阳
润法师方开三论。
一造座隅。
深有领寤。
八岁丧母。
遂依檀溪寺诞律师出家。
年十六能以经之大意奇理。
往问于荆州茅山明法师
房中曲教不有有者迄三年。
而深会其旨。
复从安州皓师。
入蜀而覆述之际。
尤得意。
人因谓之得意棱
以诬罔下成都县狱。
亦在囚。
众请讲三论讲才五偏。
而诏释无所问。
安州饥。
耀贵如珠。
日丐以济。
弘演不稍倦。
代之无难色。
时席端俊秀三十馀人。
皆以其所说涅槃悉违义。
疾愈。
白请定之。
于是前叙辄云。
是是由尔靡伏。
将终握手曰。
勿贪利养。
勿惮劬劳。
战战兢兢。
如履刀剑。
乃可以传灯续佛慧命也。
先是梦失目。
又人持放光宝镜来。
印其身至是果验。
未几归襄州紫金寺五年。
弘论。
贞观八年
弘涅槃大品惟度等经于须弥寺。
十二年三月
梦所住寺。
群鸟飞散。
因散众。
十四年正月
感通寺法师梦阎王谓曰。
吾兹请棱公讲三论。
拔公讲法华矣。
闻之喜曰。
吾发愿常处地狱教化。
苟果斯愿奚憾。
九月州。
蒋王见其弱。
韶州钟乳粉令服。
其夜梦衣冠者戒曰。
勿服。
阎王庄严道场。
竟大有乳药。
十月十五日
忽告弟子以吾五藏已崩。
而无痛苦。
四更起坐告寺主
宝度曰。
吾观小年时事。
皎如目前。
俄闻外有大声曰。
法师早起烧香使人到矣。
度问使人为谁。
答曰阎王使也。
小食时。
敛容卒。
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也。
寿六十五。
释慧棱
姓申屠氏
西隆人
胎中父亡。
惟母鞠育。
三藏懁慧。
思愿闻法。
母氏怜其孤苦。
相从来听襄阳闰法师三论。
文义之间深有领览。
年至八岁其母又终。
无师自发。
独诣邑西檀溪寺诞律师而出家。
十六乃往荆州茅山明法师下。
依位伏听。
问经大意深有奇理。
召入房中。
三年曲教惟陈不有有也于此义深会其旨。
隋末还襄。
又逐安州皓师入蜀凡有法轮皆令覆述。
吐言质朴谈理入微。
时人同号得意棱也。
下狱。
亦同绳。
身被桎梏于成都县
一狱囚徒请讲三论。
周于五遍。
敕遂释放。
便逐还。
既达安州粮粒勇贵。
旦往随州巡里告索。
暮达所如常采听。
往还三百深有足功。
然其报力雄猛。
生无一患。
门学所推。
力微四大退贬。
令代讲涅槃。
咸怪其言谓违义。
时席端俊异者三十馀人。
将往副水百有馀日。
惟讲三论。
患愈还返安州
常于房叙经大意。
外有侧听皆为漫语白皓曰。
于初章全若不解。
日上讲。
请为定之。
及时告曰。
欲定初章者出来。
时问侣盖众者二十五人。
一一诵呈。
皆云不是。
最后述句。
句虽异皆云得意。
由是靡伏莫敢轻者。
皓之将终告曰。
棱公来。
吾今付嘱最后续种。
自吾讲来惟汝一人得经旨趣。
乃握手曰。
夫讲说者应如履剑。
不贪利养不惮劬劳。
欲得灯传多于山寺。
读经法事并为物轨。
如为一人众多亦然。
如此可名报佛恩也。
又曰。
共公同涉苦辛。
年载不少。
惟以无相为本。
然后言矣。
语已而终。
初未嘱前。
梦神人失两眼。
又见一人著青衣执宝镜放光来印。
心既受诀已。
百日怀恋。
后还襄州紫金寺。
讲论五年。
众有三百。
贞观八年又还须弥。
讲涅槃大品惟度等经。
至十二年三月
梦鹰入寺群鸟飞去。
因即散众。
司功搜访。
一无所获蒋王临襄。
佛法昌显。
请于梵云相续斋讲。
道俗翕习又复腾涌。
至十四年正月半
感通寺法师
曰梦见阎王请棱公讲三论。
拔公讲法华如何。
曰。
善哉。
慧棱发愿。
常处地狱教化众生讲大乘经。
既有此徵。
斯愿毕矣。
至九月末。
蒋王气弱。
韶州乳二两。
逼令服之。
其夕梦见一衣冠者曰。
勿服此乳。
阎罗王庄严道场已竟大有乳药。
至十月半黄昏时。
遂觉不悆。
告弟子曰。
吾五藏已崩无有痛所。
四更起坐告寺主宝度曰。
忆年八岁往龙泉寺借观音。
未至耆阇已讲三遍皎如目前。
言未讫。
外有大声告曰。
法师早起烧香。
使人即到。
度曰何人。
答曰。
阎罗王使迎。
即起烧香洗浴忏悔礼佛讫。
还房中与度别。
食粥未了。
便取一生私记焚之曰。
此私记于他读之。
不得其致矣。
至小食时异香忽来。
敛容便卒。
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也。
春秋六十有五。
合境僧众七日七夜法集功德。
蒋王赠绢五十疋。
送于凤林山。
玄素同集五千馀人。
开讲设斋。
终日方退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独孤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宪宗元和十四年户部员外郎出为睦州刺史
穆宗长庆中,移歙州刺史
敬宗宝历二年湖州刺史,坐事贬康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敬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字日观
敬晦兄。
进士第
累官吏部员外郎司封郎中
文宗大和中,自常侍出为婺州刺史,历湖州刺史,入为吏部郎中,出为湖州常州刺史
开成中,自中书舍人,出为江西观察使,改京兆尹,坐事贬郴州司马
武宗会昌三年,为河南尹,改河阳节度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